优越的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育苗技术从传承于福建,到领先于全国、大量异地人从事虾苗生产,使得各苗场合作既灵活又松散,这些都是海南独有的优势
起源于90年代初
上世纪90年代初,南美白对虾这一产业在海南还并不那么火热。海南振兴虾苗场场长李国安算是海南最早从事对虾育苗的人之一,1989年他就在当时正大集团的虾苗场负责虾苗生产。“1994年当我在海南自己开虾苗场时,整个海南的虾苗场不超过10个。”李国安介绍说。
而1996年从厦门扎根到海南开虾苗场的海南海生虾苗场场长杨德玲告诉笔者,当时整个海南岛虾苗场还不超过50家,海南的虾苗产业发展还相当缓慢,远远不及厦门,很多育苗技术都是从厦门传过来。“当时的空运包装袋都是我从厦门带到海南,找当地的师傅按那个模板做出来的。那时海南空运的包装还是小包装。”
杨德玲告诉笔者,海南虾苗场增长的最高峰出现在2001年-2003年,那时国内南美白对虾养殖正慢慢得到发展,最多时海南的对虾苗种场达600多家。而海南的亲虾也是从当初1999年从台湾进口,到自繁自育,再到从2003年海南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亲虾,2007年私人苗场开始引进亲虾,与其他地方并无太大差异。
苗场分工逐步细化
近几年,海南的对虾苗种场也经历了一些调整,一些小的、技术与资金并不雄厚的苗场也自动转型调整,或改做鱼苗场、或改做东风螺苗场。这种现状,在一代苗兴起的2009年特别明显,究其原因,与做普通虾苗市场份额减少,养殖没有利润甚至出现亏损有关外,也是其他领域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海南很多虾苗场改行做了东风螺苗、石斑鱼苗,这是产业的自身调节,是件好事情,也会趋于理性。客观的说,海南去年整年的虾苗价格、鱼苗价格等都相对稳定,整个海水产业都有利润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海南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丙顺如此评价2009年海南种苗市场的变化,“如果都只做虾苗,并不是件好事。适合做鱼苗的就做鱼苗,做虾苗的就做虾苗,百花齐放才是正确的路。”
产业的调整,也使苗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或专供幼体、或主要负责虾苗培育、或专职调苗销售。“在海南专职提供幼体的苗场包括我,还有海生、联胜、旺意、宝石、振兴等虾苗场。”海南最大的白对虾幼体供商之一海南定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伦介绍,定大2009年备选亲虾约10万对,提供了300多亿尾幼体,2010年计划提供幼体500亿尾。
“做亲虾的风险很大,既要保证幼体数量,又要保证幼体质量。”李国安表示,首先要确保养殖的亲虾本身的死亡率较低;其次每尾亲虾的幼体产量也十分关键,没有产量就意味着亏损;再者即便做出了数量,幼体质量不好,育苗率低,合作场没有利润,将影响整年销售。大规模成功养殖好亲虾,并提供优质的幼体给下游育苗场。
梁伦认为关键主要在于“水、亲虾、技术”。“要养好亲虾,第一原则是养殖场周围环境好,水质好,最好远离其他虾苗场或养殖池塘。其次是亲虾与管理技术。我们的亲虾都是选用上年进口亲虾的虾苗养成后再仔细筛选,种源非常清楚”。
幼体场与培育场的合作
在海南,绝大多数的虾苗场属于虾苗培育场一类,他们没有自己的亲虾,或者也并不负责销售,主要与有亲虾、有幼体的虾苗场合作,属于合作场。而这种合作又十分的灵活,可能上半年与这个幼体供应苗场合作,下半年又与其他幼体供应苗场合作,甚至这一批与这家,下一批与另一家。
“在海南,与合作场的合作基本分两种。”联胜种苗场场长杨丹介绍:“一种是幼体场提供幼体、技术,合作场负责养成与销售,合作场可获得65%的分成。另一种是幼体场提供幼体、技术、饲料,并负责销售,合作场只负责养成,这种模式下合作场的分成就只有35-40%左右。如果是与进口一代苗场合作,合作场的分成会稍微低一点。”联胜虾苗场主要采用第二种合作方式。
对于合作场的选择,杨丹表示主要看合作场的经营理念是否与自己一致,能否按协议来做。而合作场的多少也与销售订单的多少有关,订单多时选择的合作场会比较多,而订单少时,则合作场也相应减少。
而虾苗销售方面,正1 虾苗场场长邢益宝感触很深。从2001年开始他便主要从事虾苗销售,专门负责将苗销往广西、珠三角等地。问及从事此行的感受,邢益宝觉得是“钱一年比一年难赚”。“虾农对虾苗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销售虾苗的质量同样也要一年比一年有所提升才行,树立品牌也很重要。”邢益宝笑着说,“我们一般会一家一家看种虾,从各家拿幼体,看虾苗的变态过程,哪家的幼体好,我们再选择哪一家幼体。这有点像打游击战,但我们提供的虾苗质量绝对有保证,客户不回头,我们也没有市场。”
环境优势看好发展
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也让海南的虾苗业内人士为之骄傲。“我特别看好海南的虾苗。”潮丹种苗基地总经理林丽芳解释说:“海南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岛后,它的自然环境将比以前更好,在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将大大提升,这也将提高海南虾苗的形象。
杨德玲也认为,海南工业污染少,且苗场的水体相对都少,易于管理,质量相对其他地区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