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要好水,水要养护,这个概念大家都明白,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有时我们自以为好看的水并非就是藻相优良的水质。看藻相不是拿去药店检一下就能确定的,其实很多药店只是粗略地看看大概属于哪门藻类,他们认为就可以了。殊不知,每一种的藻类在一定条件下都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不能说绿藻、硅藻就一定是有益藻,而蓝藻、甲藻、裸藻就一定是有害藻。
比如绿藻,大家都认为是优良的藻类,都会看作是最好的苗期饵料生物。但如果绿藻在水体中的比例超过八成,同时生长又非常旺盛的情况下,那么对虾吃不完,绿藻就会变老,失去光泽度,从最初的产氧变成了大量耗氧。如果不及时处理,对虾的肝脏因为长期处在低氧环境下,就会慢慢开始萎缩,直至出现偷死现象。
而裸藻通常会引发对虾缺氧,但如果是在中后期的塘里,有少许裸藻往往要比一点裸藻都没有的塘污染小。因为裸藻会大量的吸收和利用可溶性有机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
蓝藻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养过虾的人基本上都遇到过。蓝藻会让水体呈天蓝色,它在水中旺盛生长时会均匀分布整个水体,水质看起来蓝得瘆人,而且会越来越浓。但是,只要不产生死藻,不仅对虾危害不大,还会有消除污染物的功效。同时,蓝藻还会产氧,只要定时培菌改底,把其死藻分解氧化处理掉,对虾往往养得比较好。特别是5、6、7月份雨季时,有少量的蓝藻,pH值会很稳定,大雨过后,基本上不要洒石灰。不过,蓝藻一旦大量死亡,水就会剧变,溶解氧会急剧降低,最可怕的是蓝藻毒素会比其活着时高数十倍,会直接导致对虾死亡。
在养殖的过程中,虽然藻相重要,但水质的稳定更为重要。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藻相的优良,更要关注藻类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不要等到藻类死亡了,才想起要培藻保水;不要等到水色都变了,才想起要改底培菌。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什么时候会出现转藻、倒藻等水质变化,一定要提前为施用调水产品做出诊断。我们有时可通过一些藻相的变化来判断水质、底质恶化的程度,还能推断水的走向。
菌相与藻相一样,一个水环境里的优良菌相,其实不仅仅全是有益菌,有害菌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也是养殖户经常会犯的常识性错误。很多养殖户认为把有害菌杀光了,养殖就安全无忧了。殊不知很多时候水体里的细菌很多时,对虾很正常,而养殖户经常在消毒杀菌之后,对虾反而容易出问题。这是因为消毒过后,把对虾适应的环境破坏了,对虾适应不了新环境而出问题,所以我一直都强调严禁消毒。
活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化合物直接被藻类利用。有些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可以帮助有些藻类生长繁殖,就是我们常说的菌相决定藻相。单一的菌相会促进单一的藻相形成,复杂的菌相相应会产生复杂多样的藻相。对于养虾而言,藻相越复杂多样化,藻相水质就越稳定,越能维持长久。因为一种藻类死亡后不会引起整个水体的覆灭,还会有其它藻类代替它成为优势种群,这样的水体就不会轻易的倒藻、变质。
◇“养护” 新理念就是在“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的基础上注重池塘养殖环境,以及养殖对象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健康养护。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稳定健康的水体溶氧为核心,培育和养护良好的藻相、良好的水质、良好的底质;养护养殖对象健康的肝、肠、胃、鳃,促进养殖对象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高效的养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