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动态
  • 联系我们
    公司:海南海联水产种苗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文昌市会文烟墩基地
    电话:15595750999 13627503777
    QQ:87535641
    邮箱:1564753830@qq.com

    公司新闻

    首页 > 公司新闻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1

    上传时间:2014年10月31日 浏览次数:1908

    前言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l),又称白脚虾、白对虾、白虾,为热带性种类。原产于南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它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低、环境适应性好,繁殖周期长,肉质细嫩,加工出肉率高以及抗病率强等优点。该虾尤其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存活率高,收获规格整齐。 

      由于具有上述优点,世界各国纷纷引种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五种大型经济对虾进行对比研究,即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蓝对虾及马吉纳虾,最终锁定南美白对虾作为高密度养殖发展的品系,并成功推出SPF(即无特定疾病原的意思)养殖系统。 

       我国自1987年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南美白对虾,于1993年在山东省青岛育苗获得成功。自1994年以来,先后在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辽宁省、广西省等地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尤其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台湾南美白对虾苗种和技术不断进入南方各省市,一股“白虾”养殖热潮正在悄然兴起,精明的商人更是抓住了这个商机。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一)南美白对虾的分类与形态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开放型亚属。与南美白对虾同属于亚属的虾种有:蓝对虾、白对虾、南方白对虾及西方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及体色酷似中国对虾,最大体长可达23cm。南美白对虾正常体色为白色而透亮,大触须青灰色,步足常为白垩色,全身不具斑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南美白对虾的外壳密布许多细小斑点,尤其在2-5厘米之间的幼虾身上更为明显。 


    (二)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 


    在天然水域,南美.白对虾为夜间行性动物,夜间活动频繁,白天则相对安静,有时甚至将身体腹部或全身潜藏在泥沙中。亦不主动搜寻进食。蜕皮多在上半夜,成虾脱皮间隔的时间为14天左右。幼苗阶段于28℃水温时,约30—40小时脱皮一次,1—5克的幼虾约4—6天脱壳一次。 


    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1)对盐度的适应:南美白对虾对海水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其生存盐度为0.5-40‰(渐变幅度)。最适应盐度范围为10—30‰,在盐度适宜范围内,盐度愈低则生长愈快。根据美国夏威夷水产大学之研究报告指示,南美白对虾对盐分需求为300ppm南美白对虾对盐分的最低忍受浓度为3-10ppm。如果南美白对虾在全淡水情况下超过20天,其自主神经系统会失去平衡而出现晕眩现象(即俗称“开飞机”),并激发潜在于体内的病毒发作。 


    (2)对温度的要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温可在16—35℃(渐变幅度),最适生长温度25—32℃。由实验数据显示,1克左右的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克的大虾,27℃时生长最快。但南美白对虾养殖最低温度应在23℃以上。 


        (3)溶氧:白对虾抗低溶氧能力较强,2厘米以下幼虾能耐受溶氧值为1.05mg/L,2-4厘米小虾能耐受溶氧值为2.0mg/L。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水最低溶氧值不低于3.0mg/L。 


    (4)对PH值的要求:最适PH值范围7.8—8.6pH值的波动范围应小于0.5。 


    (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为宜,要求池水有一定肥度。 


    (6)氨氮(NH4+—N):不超过0.1mg/L。 


    (7)亚硝酸盐(NO2—N):不超过0.1mg/L。 


    (8)硫化氢(H2S):0.01mg/L。 


    (9)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mg/L。 


    3、食性、摄食量、生长速度 


        白对虾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虾类,饵料蛋白的需求量较低,只要饵料成份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25%,即可正常生长。据A.L.Lawrence等报告(1998),黄豆粉是饲育白对虾的适口性饵料成份,其用量可达到53—68%。因此,在白对虾的养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蛋白原料宋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蛋白原料,节省饵料开支。应指出,在小虾阶级白对虾生长主要受蛋白量的影响,而中虾和大虾生长主要受蛋白源的影响,故使用动物性蛋白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不仅诱食性强,且营养成份较齐全,生长速度较快。 


        白对虾胃肠发达,性贪食,但白对虾对饵料的固化率较高。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投饵量为其体重的5%(湿重)左右。或投食后1.5小时内检查虾胃饱满度,饱胃率达70%即可。 


        白对虾生长速度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不投饵,仅*天然饵料的条件下,仔虾经180天的生长,体长可达14厘米以上,体重40克左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只要密度合理,饵料充足,管理措施到位,在水温23—35℃范围内,虾苗经60—80天的养殖,体长可达10-12厘米,体重10—15克,成活率80%以上。 


    二、养虾场地的选择和虾池的建造 


        1、场地选择 


        地势平坦,底质以泥质或泥砂质为好,同时,要求海、淡取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同时,应有充足的电力供应。 


        2、虾池建造 


    (1)形状:圆形或接近圆形的虾池为佳,在增养机作用下,池水可形成环流,有利于池水中悬浮废物向池中央汇集排除。但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多数虾池仍建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2)面积:条件好的可建大池。一般面积为10-20亩,条件差的可建成小池,一般面积3—5亩,便于管理。 


    (3)池底:池底平整,夯实,有条件时可用地膜铺盖。底应略呈锅底状向中央倾斜,并于池底中央设置排水管道,便于排污和排干池水。 


    (4)深度:池深多为2—2.5米,进水后水深1.5—2米。水深放养密度大。 


    (5)蓄水池:在水源有污染的地方建池,应设置相应面积的蓄水处理池。 


    三、 放苗前的技术措施 


    1、清塘与除害 


    虾塘于每季收获后,池底积累大量的淤泥、粪便、残饵、动物尸体及植物碎屑等有机物,是造成虾塘老化、水质败坏并诱发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放养前必须彻底加以清除。一般用人工或机械方式铲除表面淤泥。清淤后,每亩生石灰75—100公斤全池遍洒。 


    除害消毒工作一般在进水肥塘前两周进行。方法是先进水淹没池底后,选用茶籽粕和鱼滕精杀死鱼类,用二溴海因0.5ppm或溴氯海因0.7ppm杀死有害病菌。若有脊尾白虾、蟹类等甲壳类,应用杀灭菊脂、敌百虫等药物进行消毒。 


    2、进水肥塘 


    (1)水源:虾塘海水来源可分为:一类是*潮差成使用动力纳入的海水,此类海水由于海区污染日益严重,海水中多含有细菌、病毒和有害化学物质,应先经蓄水池处理后再进水;另一类是直接抽取地下水,可避免带入病原,但不同地区地下水的化学成份有所不同,如:氨氮、亚硝酸盐或硫化物含量较高,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方可入池,否则会影响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其处理方法为充分曝气,加大增氧量,并结合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处理。在兑淡养殖区,同样应注意淡水水源的污染情况。 


    (2)进水:药物清塘一周后,开始进水。进水前先用80—100目的筛绢网安装在进水口,用于滤除较大型生物和杂质。 


    (3)水体消毒和水质检测: 


    当池水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水位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如有轮虫、甲藻等,应选用硫酸铜0.7ppm或络合铜0.7—1.0ppm全池泼洒:如果没有发现轮虫、甲藻等可用二溴海因0.3ppm或溴氯海因0.5ppm进行水体消毒。水体消毒后,再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入一定量的生石灰(10—15ppm)或沸石粉(50—80斤/亩)。 


    (4)肥水:肥水的目的是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两大类群。繁殖基础饵料生物可以充分利用虾塘的天然生产能力,优化虾塘生态,并可提供对虾的早期饵料,降低饲料成本。 


    肥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功无机肥肥水:一般选用尿素(N肥)和过磷酸钙(P肥)。 


        首次施肥用量为N肥2ppm,P肥0.2ppm。以后视天气状况及肥水速度,每隔2—3天追肥一次,用量为第一次的1/3,施肥应选择晴天上午9点一10点。 


    b)有机肥肥水:每亩水面第一次施用熟化的鸡干粪5—10公斤,一周后再补施一次,用量视水色深浅适量增减。 


    c)豆浆肥水:每亩水面使用10公斤黄豆浸泡后磨浆全池泼洒,2—3天再泼洒一次,直至池水呈黄绿色。 


    d)商品肥水剂肥水,如:生物肥水宝、高效肥水素等。 


    当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左右时,表明池中已有丰富的饵料生物,此时可以放苗。 


    四、虾苗的选择与放养 


    1、虾苗的选择 


        选择标准:健康虾苗体表洁净有光泽,肢足完整尾扇分开,虾体无变白、变红,晚上不发萤光。用水瓢舀起时,虾苗能迅速向瓢边游去并紧*瓢边静止不动:用手指绕圈搅动瓢水,虾苗能逆水游动。观察虾苗两条触须能并拢,或偶尔分开一下又合并者佳,若两条触须经常分开,甚至无法并拢,则虾苗健康状况较差。 


    2、虾苗的放养 


    1)放养密度:以放养0.8一1.0厘米为例,其密度为: 


        精养池(或高位池):6—8万尾/亩; 


      半精养池:3—4万尾/亩; 


      粗养池:l—1.5万尾/亩。 


    2)影响虾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a 虾苗大小和体质:应选择规格整齐、健壮的虾苗。 


    b 度差:放苗前使用比重计测定放苗池水的盐度,使它们盐度基本一致。 


        c pH值差:若育苗池pH值高于放苗池,可用生石灰调高。苗育苗池pH值低于放苗池,可用白醋降低。 


        d 亚销酸盐(N02—N)等有害物质:若超标可使用“海中宝”可以迅速降解此类有毒物质。 


    3)放苗方法:虾苗运抵后应先将虾苗袋置池水20—30分钟,待袋内外水温基本一致后再开袋放苗。放苗地点在虾池上风处。为了防止育苗场带入病原,用强克101(超碘季胺盐),0.5吨水用0.5一l克,浸泡30分钟进入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五、中间暂养 


    有条件的虾场,可对虾苗进行中间培育(标粗)。中间培育暂养池要求:在池塘的一角围出全塘面积的1/10的暂养池,用彩条布或尼龙筛绢网隔开,并在暂养池内安装气石头,采用空气压缩机增氧,气石头按5—10平方米安装一个,连续充氧,同时将暂养盐度调到5%(即每立方水体投入5公斤农用盐),事先将池水用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接着肥水,并将PH值调到8.0以上。放苗后第五天开始每天加水5厘米,经过15—20天的暂养,虾苗长到2.5—3.0厘米大苗时,再放。入养成池养殖,这样可以提高养成的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海南海联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是集对虾健康种苗培育及开发、对虾选繁育为一体的专业公司。公司目前拥有育苗水体6000立方米,年生产南美白对虾幼体200亿尾,虾苗60亿尾。

     海联1号虾苗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省区推广养殖,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为我国对虾养殖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诚信、科学、创新”的经营理念,本着“为养殖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宗旨,以最优水产苗种服务于民,打造国内一流的水产种苗企业。

    首页 |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技术交流 | 生产基地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海南海联水产种苗有限公司  电话:15595750999 13627503777  联系人:苏总
    地址:海南省文昌市会文烟墩基地  技术支持:创想未来 琼ICP备15003471号

    琼公网安备 46900502000170号

    15595750999 13627503777